点亮科技金融路 助企增添“鑫动能” 上海农商银行全力服务科技企业成效显著

2024-05-23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

image.png

东海之滨的上海,科技创新生机勃发,创业创造活力奔涌。

作为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蹄疾步稳,今年迎来第十个春秋。上海农商银行作为本地法人银行,始终不忘金融为民初心,秉持金融报国情怀,积极将国家及上海重大战略融入自身发展。自2009年总行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心到2012年设立沪上首家科技专营支行——张江科技支行,上海农商银行发力科创金融服务十余载,以“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为指引,打造升级“鑫动能”科创服务品牌,搭建“鑫生态”联盟,推出“五专六维”服务赋能体系,倾力支持上海创新主体发展,全力培育服务新质生产力,为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上海农商银行力量。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上海农商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029亿元,累计服务科技企业超7000户,规模与户数均位居全市同业前列。“鑫动能”库内科创企业达965家,库内上市企业达102家,拟上市96家。

勇当科技金融“探路者”

翻开上海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科技”二字着墨颇多: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五个中心”,强化“科技创新策源”等“四大功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在上海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上海农商银行引风气之先,率先探路科技金融。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心,开启培育科技型企业的历程。3年后,又在张江设立了科技专营支行,专注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硬科技”行业提供金融服务。

对这份先行一步的执着,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表示,要“跳出金融看金融”,紧跟时代脉动,主动拥抱国家战略,胸怀“国之大者”,以金融活水服务国之所需,推动金融资源向创新领域倾斜。

在科技金融领域创新探路,实际上也是银行自身差异化竞争、高质量发展的慎重选择。敢于在银行传统强项业务之外的区域开拓,是上海农商银行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基于这些理念,上海农商银行对科创金融持续发力。2018年,该行启动“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2023年6月,上海农商银行科技金融事业部正式揭牌,成为上海地区银行业首个总行级的科技金融事业部,也成为全行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助推引擎。

至2024年一季度末,上海农商银行累计已设立12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二级)及4家科技金融特色团队。

上海农商银行的持续深耕,让一大批科技企业受益。上海ZH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自从2014年首次与上海农商银行结缘,之后连续10年都获得该行金融支持。“可以说,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重要节点,都能够感受到上海农商银行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YK精密机电(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农商银行支持下,进入发展快车道。2017年,上海农商银行成为企业首家信贷合作银行。短短7年时间,授信规模已从最初的300万元增长至9100万元,企业的销售规模也从2018年的1.8亿元到现在超9亿元。

让银行拥有“科技眼光”

在传统思维中,服务科技企业并不是银行的强项。因为科创企业普遍存在缺乏抵押物,而他们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又存在着评估难、变现难等情况,银行难以平衡收益和风险,往往止步不前。

在上海农商银行行长顾建忠看来,要破解科创企业信贷难题,真正让科技金融破题,关键在于学会用科技的眼光来看待科技企业,学习借鉴“创投型”信贷思维,重塑风险评价逻辑和风险收益平衡逻辑。

在这一理念引导下,上海农商银行从看抵押、看现金流、看过去的传统业务思维,转变为看技术、看团队、看未来的创新发展视角,专注企业的股权投资可获得性、研发能力、商业模式、技术优势、团队能力等多重因素,聚焦企业成长性和持续经营能力,并提供相应金融服务。

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决定了后续的行动和作为。当审视企业的眼光不是短期和浅层的,而是带有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是简单用单笔贷款回报得失来衡量与企业的合作价值,而是更注重用多元维度重估业务组合的整体收益,银行就会综合考量科创企业未来成长带来的巨大合作空间,从而迈出坚定的步伐。

为了做好这件“难而正确的事”,上海农商银行组建专业的经营团队和研究团队,针对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设立涵盖总分支行、前中后台的10个战略新兴行业兼职研究小组,同时积极培育一支熟练掌握银行创新型服务产品和方案的高质量科技金融专精服务团队,引入价值投资理念,突破银行传统信贷观念桎梏,强化动态风险管理,提升专业经营能力,以破解科技企业无抵押物、科技企业难以甄别等难点。

上海ZZ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初创型创新药企业,他们专业从事精神类疾病小分子靶向药研发。公司创始人考虑过股权投资,却从未想象过从银行获得信贷融资。这家公司的优势在于源头创新,推进1.1类新药研发,产品具有独创性,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商业化前景。然而,公司也面临着风险挑战,研发管线中进展最快的尚处于临床I期阶段,其他管线还处于临床前阶段,未来研发之路存在风险,经营上也存在不确定性。

上海农商银行充分调研企业,在深入研究行业的基础上,认为ZZ医药的创始人团队背景优秀,研发能力较强,且所处赛道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并为他们打造了特色金融服务方案,给予企业首笔信用贷款支持1000万元,并结合投行服务体系为公司推荐了优质的生物医药行业投资机构,协助其开展后续股权融资工作。

为了在科创金融领域行稳致远,上海农商银行搭建了适合科创金融的组织架构体系——“1+1+13+N”:自上而下,在总行设立投资银行部,全市首家科技金融事业部,再到计划开立13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遍布全市科技金融承载区,最后以点带面,扩展至N个更为下沉的一级分支机构,三年内将形成一支300人左右的专职、专业、专注、专责科创金融服务队伍。

比如,张江科技支行与普通支行的“人员标配”相比,专业人才比重更高。从2019年开始,支行从不到40人增加到80多人,其中三成以上是物理、化学、医药等非金融专业人才。他们发挥自身专业特长,贴近科创行业,让支行的科创金融服务更贴合需求。银行也为这些专业人才配备相适应的评价、薪资体系,激发潜力。

在体制机制上,目前已在全市开立12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通过落实“市场化运作、条线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差异化考核、创新型发展”的经营方针,推进差异绩效考核,落实尽职免责机制,配置专职审批人员,优化授信审批权限,营造“敢贷、愿贷、能贷”的良好氛围。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人员的结构性变化,员工看待科创的态度变化,对员工考核激励方式的变化,带动了整个银行的变化,让上海农商银行展现出不一样的科创特色。

“鑫动能”服务科创企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力军。上海集聚了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家高端科研平台。推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须建强创新主体,强化创新突破,促进成果转化。这当中,支持创新主体发展,离不开金融之力。

十多年来,上海农商银行持续建立完善服务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2018年推出“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标志其科创金融从单一信贷产品步入全面综合服务的新发展时期。之后又两次升级,从“1.0”时期“一鑫二专三支持”到“2.0”时期“一鑫四翼”服务体系,再到2023年升级推出“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3.0版本,以生态圈的模式致力成为科创企业的伙伴型银行,全力建设“鑫动能”科创服务品牌。

SD医疗是一家以高端医疗器械“磁波刀”无创治疗手术为核心业务的硬核科技企业。企业研发团队日复一日努力,希望实现进口技术替代,填补国内市场空白。但关键技术研发并非坦途,创业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需要找准方向、坚持不懈、高强度投入。在科研之外,团队也有很多烦恼,比如他们急需资金,但研发阶段债务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往往要稀释股权比例才能获得宝贵融资。

上海农商银行为企业提供了不一样的选择。通过密切沟通和深入了解,银行团队为企业提供了“鑫动能研发贷”产品。它专门针对“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库内尚处于研发阶段的科技型企业,为解决早期研发阶段投入大、期限长、无抵押资产等融资痛点、难点、堵点而设计,具有“创新积分模型”“类信用模式”“中长期限贷款”“动态利率模式”“贷款用途广泛”等特色,重点支持“9+X”战略性新兴三大先导产业。

最终,上海农商银行给予企业5000万元“鑫动能研发贷”贷款额度,赢得了企业的高度信任,也激励了研发团队的创业热情。

“鑫动能”3.0版本有一个特色,进一步突出投商行一体化,甄选出一批“种子企业”,培优、育强更多早中期科创企业,聚焦科创生态系统融合,搭建以科创企业为核心的合作生态圈——“鑫生态”,围绕科创企业“银种子”“金种子”“鑫种子”“拟上市”“已成熟”五大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量体裁衣,提供“五专服务+六维赋能”,致力成为科创企业的伙伴型银行。

具体而言,“五专服务”指的是针对“鑫动能”客户提供专门审批机制、专属金融产品、专业服务团队、专项服务方案、专享权益体系。

“六维赋能”是通过搭建“鑫生态”客户合作生态圈,联合交易所、投资机构、证券公司、咨询公司等外部机构建立“1+N”平台服务模式,让银行从产业资源整合、政策资源对接、投资机构引荐、专业辅导咨询、人才管理服务、金融科技赋能六个维度,为“鑫动能”客户提供全周期、多层次、差异化的赋能增值服务。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上海农商银行通过打造“鑫动能”产品,营造“鑫生态”,并搭建“五专服务+六维赋能”综合服务体系,直击服务科创企业的痛点,构建出一整套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我们 | 网上招聘 | 内容投诉 | 媒体发稿 | 滚动播报 | 联系电话:00852-97962311 | 邮箱:20510162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