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疫苗"失信"比"失效"更可怕 应落实四"最严"
2018-07-23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法治在线 点击:次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消息,最近,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因狂犬病疫苗生产记录造假,被国家药监局查处。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人们一“百度”,才发现这家药企的全资子公司去年因生产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规定,被立案调查。
在公众的关注中,一个个问号不断浮现:生产记录为什么要造假?背后有什么猫腻?那批问题“百白破”疫苗流向了哪里?涉事企业屡屡犯规,暴露了哪些深层次问题?
疫苗事关百姓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侥幸,不能有半点闪失。公众关心,是因为现实问题揪心。面对社会关切,亟待有关部门迅速发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效解疑释惑,同时加大调查力度,用事实与真相疏解人们的焦虑情绪。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一项有效公共卫生措施。人们使用疫苗,说到底就是因为“放心”。这种信任,基于法规、技术、道德、监管等方方面面,不管哪个环节掉链子,都会损害公众健康,都容易引发疑虑。信任是易碎品,必须小心呵护。如果疫苗质量问题不断、乱象丛生,一些害群之马大行其道,整个行业势必陷入信任泥沼。相比疫苗“失效”,更可怕的是“失信”。
此次疫苗事件中,监管部门的飞行检查,及时发现了问题,堵住了一批问题疫苗流入市场。但是,飞行检查毕竟作用有限,这次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提出了一连串需要破解的问题。
如何加强日常监管,打造覆盖疫苗研制、生产、检验、储存、运输、使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管链条,确保每一支疫苗都安全可靠?如何加强风险预警和处置,彻底阻断问题疫苗流入市场的可能?如何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企业付出应有代价,真正让药品安全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中央提出了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疫苗安全,也应不折不扣落实这四个“最严”,使行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以给力行动赢得公众信任。
- 上一篇:习近平这样讲述金砖合作之道
- 下一篇: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并共进晚餐
更多关于 法治中国 的文章: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肖远企:AI在金融2025-11-09
- 前三季度上海自共建“一带一路”国2025-11-08
- 订单为王 精准对接!青岛以 “内联2025-11-07
- 国家外汇局:将研究长期限、小币种2025-11-04
- 学界、业界在沪“把脉”金融高水平2025-11-04
焦点阅读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创新热土与国际企业的“双向奔赴
靳和平致中纪委王岐山书记一封举
国家医保局多场改革重头戏将上演
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机关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美强迫两公司停止对华出口顶级计
奇闻:有人羁押在看守所竟然获得
万里春风催桃李,一腔热血育
荷籍华侨罗艳娟房产被倒卖维
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习近平赴江苏考察调研
廖松杰给广东的贪官污吏拜年
对张振、翁婷俩法官隐瞒证据
向海图强春潮涌——党中央、
假期前的勒索软件攻击让公司
2023年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明显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战
岸田与拜登联大会议期间短暂
美媒关注拜登越南行:越共中
德国险平西班牙,“死亡之组
欧洲河湖水位下降 众多历史
突然宣布!科威特内阁集体辞
俄非峰会期间普里戈任现身圣